影響資料庫(MySQL/MariaDB)效能的因素很多,例如資料表的設計、索引、硬體規格、查詢語法、參數設定等都相當關鍵。而在參數優化部分,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參數是「innodb_buffer_pool_size」,它配置了緩衝區的記憶體大小,所以將直接影響讀寫的效率,網路上有蠻多文章在探討這一塊的優化,在此就不多贅述,將直接教導各位如何在不同的情況下查詢以及設定此參數。
示範版本:Ubuntu 20.04 Server 英文版、MariaDB 10.3.32
1. 查詢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的大小
進入資料庫,透過以下指令可以查詢到目前「InnoDB Buffer Pool Size」的大小
方法一
SHOW VARIABLES LIKE 'innodb_buffer_pool_size';
方法二
SELECT @@innodb_buffer_pool_size;
你也可以在參數後面除以多個「1024」,用不同的單位來呈現,例如下圖的範例是除以「/1024/1024」,即會以MB為單位呈現,如果想用GB呈現的話,則是「/1024/1024/1024」
2. 設定 innodb_buffer_pool_size
因為資料庫在安裝的時候可能是直接安裝軟體,或者是透過Docker的方式安裝,因此以下分為這二種情況來說明如何設置「innodb_buffer_pool_size」這個值
情境一:資料庫是直接安裝
若資料庫是直接安裝的狀況,可以透過修改組態檔「my.cnf」的方式來設定,該檔位於「/etc/mysql」目錄下,請參考下方步驟進行:
# 1. 至「/etc/mysql」目錄中,編輯「my.cnf」
vi /etc/mysql/my.cnf
# 2. 加入以下參數,此範例是將size設定2G
[mysqld]
innodb_buffer_pool_size = 2G (或者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= 2048*1024*1024)
設定完成存檔離開後,請重啟服務即可
systemctl restart mysql
情境二:資料庫透過Docker安裝
若你的資料庫是透過Docker來安裝的,則可以在Docker Compose中來進行設定,這邊用之前的教學範例來說明。在下圖中,Docker Compose的內容和之前的範例是一樣的,不過把原本的
# 將值設成600MB
command: --innodb-buffer-pool-size=600M
即透過關鍵字「command」來設定「innodb_buffer_pool_size」,設定完後記得重啟docker即可。
除了「innodb_buffer_pool_size」參數可以這樣設定外,MySQL/MariaDB還有許多參數都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處理,在MySQL的官方文件中有列出可以調整的參數列表,有需要的話可以參考一下。
補充資料
動態設定參數
在MySQL 5.7.5版本之後,可以直接動態的設定參數,MariaDB也適用,想透過這種方式設定的話,請先進入資料庫中,並執行以下指令進行設置,不過要特別注意,如果使用這種方式設定,在「值」的部分不能直接用G、M等字來設定GB或MB,而必需用數字來呈現,而且經過實際測試的結果顯示,只要重開機後,設定值就會恢復成原本的預設值,所以這種作法還是不推薦,大家可以注意一下你的環境中是否也有同樣的情況。
SET GLOBAL innodb_buffer_pool_size=2048*1024*1024;
設定的參考值?
網路上有些文章在討論「innodb_buffer_pool_size」這個值該如何設定才比較好,雖然網友建議是將值設定成實體記憶體的「70% ~ 80%」之間,但建議還是要考慮在系統中是否有其他軟體需要配置記憶體,不然會影響整體的運作。另外,除了這個值之外,可能也需要搭配其他的參數來將效能最佳化,關於這部分建議可以上網多查查,但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,當設完「innodb_buffer_pool_size」的值後,其效能就有明顯提升。